在臺灣有一座清凈的庭院叫“春余”園子,主人公已年過古稀,名叫唐白余。
?
他出生在江蘇,2歲便跟祖父來到臺灣,因自幼是祖父帶大的,感情特別深。
所以給園子取名時,便用了祖父名字里的“春”字,自己名字里的“余”字。
造這座園子前,唐先生其實在臺灣經(jīng)營一個超有名的江浙菜館“豐華小館”,
正當餐館名氣旺,日日爆滿的時候,他卻轉(zhuǎn)手讓兒子打理生意。
只因有點擔心生活過于圓滿,便跑到郊區(qū)建了這座春余園子。
風雅之處,寧靜致遠
初次踏入,推開老式的院門展露在眼前的便是自然園林風光,進屋玄關(guān)處掛著血紅的大燈籠,
目光所至皆是震撼,時刻給人一種風雅之處,寧靜致遠的感受。
屋里沒有掛一幅字畫,怕字畫擾亂視線;
窗子被開到最大,讓窗外的青山、云霧變成屋里最美的風景。
雖然空間極為寬敞,但每個小空間,唐先生都會用心制造不一樣的氛圍。
譬如茶室,唐白余就會簡單地放置一棵枯樹,
當茶室內(nèi)的檀香緩緩散開時,人們便可以在樹影下安靜地喝一杯茶。
而旁邊吃飯的地方,則被唐先生用簡單的線條和茶室做了間隔。
一濃一淡,一鬧一靜,氣味的隔離,讓不同的情境都擁有完整的獨立滋味。
細致綢繆,舒適自在
在春余園子里行走,會發(fā)現(xiàn)植物被他布置得松松垮垮,小徑總是隱沒在草間。
園子里的植物大多是他在附近農(nóng)舍買來并親自種下的,不是什么名貴品種。
花卉、門扉、窗臺、燈光、路徑、草木庭園,每一個細節(jié),
都講究著深思熟慮后的周到與怡然自得,
主人看似輕松自在的態(tài)度,隱藏著舉手投足的細致綢繆。
“我的院子只要自自然然、素素凈凈的就好。
我要大家從一進門開始就能放下自己,而不是走路都要小心謹慎,生怕碰壞了什么。
給訪客最舒適自在的空間,是我的終極目標?!?/span>
對于身處臺北市區(qū)的人說,來一趟“春余”園子,簡直像是遠游他方,
尤其是為了一頓飯,耗掉半天時間,需要充分的閑情雅致,心情、游伴與環(huán)境,
而春余多種因緣具足,來訪者便覺得值了!
人生要適當留白
唐先生選擇在80歲的年紀,拋下熱鬧,
跑到郊區(qū)用8年時間打造了“春余”園子這個靜謐空間。
沒有什么客人的時候,唐先生喜歡坐在園子里的巨石上,沉浸在一片自然風光中。
回首過去,為生活疲于奔命,唯有此刻,享受到生活真正的趣味。
“一路走來,我的人生已過大半,我漸漸知道人生很多東西是可以舍棄的。
而留下來的,應(yīng)該是最重要的那個?!碧葡壬f道,
“春余園子,就是我給自己的留白”。
禪語:婆娑世界
婆沙即遺憾,世間為何要有遺憾?
因為遺憾也是留白,沒有遺憾,
再多的幸福和圓滿也感受不到。
水滿則溢,月盈則虧。
花未全開月未圓,乃是人生最好的境界。